查看原文
其他

听故事 看发展⑥|了不起!江门这份“民生答卷”有温度有厚度!

Z8 江门日报 2021-12-11


“听故事 看发展”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侨乡发展故事

全景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江门百年来

牢记初心、砥砺前行的壮丽篇章


往期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听故事 看发展①|江门这段争先进位的奋斗历程,让人振奋!
听故事 看发展②|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荣誉,折射出强大的“江门力量”!
听故事 看发展③ | 百年铁路梦圆!江门,正在腾飞!
听故事 看发展④ | 外资企业的增资选择,让人看到江门满满的发展活力!

听故事 看发展⑤|乡村精彩蝶变!这样的生动画卷正在江门铺开!


听故事 看发展⑥


听故事

2016年,市委书记林应武刚到江门工作不久,就收到一封热心市民的来信,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大事。接到来信后的林应武很快就提出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作为“书记工程”推进,要求各市(区)务必拿出最好的地段来办教育,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奋斗,让侨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目前,全市已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兑现了让侨乡孩子在本地就能好上学、上好学的承诺。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教育,兴建优质学校。图为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推动侨乡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民生支出1304亿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23万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效明显。健康江门富有成效,中心卫生院升级和村卫生站建设全面完成,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发展

教育发展得好,家庭才有希望,城市才有希望。这已经是全市从上到下的共识。


从家门口走几步就可以有优质漂亮的学校,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近年来我市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三二一”工程让不少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周华东摄


从最初华侨捐建的几十所学校,到现在500多所中小学;从破旧的平房到现代化校舍;从简单的粉笔黑板到现在的智慧校园、教学“黑科技”……教育的变化是城市科技、社会发展的缩影,教育的发展也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不仅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让这座美丽宜居的城市吸引力陡增,魅力更胜。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狠抓民生,促进民生工程加速跑,让每一个美好期望,都得到长足发展,全力绘制民生幸福新画卷。


01


“书记工程”建学校


“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地段办教育!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奋斗,让侨乡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让侨乡孩子在本地就能好上学、上好学。”林应武的话掷地有声,也揭开了“三二一”工程的序幕。


2016年10月,“三二一”工程被提出,并作为“一号书记工程”,这是江门首创,也是广东首创。


此后两年,我市大手笔投入18亿元,均选址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区,高质量建成17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增加2.7万个优质学位。“让侨乡孩子在本地就能好上学、上好学”得以实现。


梁丽琴 摄


作为“书记工程”、民生工程,“三二一”工程得到了各方关注和支持:村民填平鱼塘、华侨踊跃捐款、建设者加班加点……各地新学校启用之际,大批学生、家长自发开展志愿活动,清扫课室、摆放桌椅,社会各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坐拥“黄金地段”的“三二一”工程学校不仅把心思花在了高标准及建设基础设施上,而且树立了“办学理念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立校思路,依托名校高起点办学,建设更多江门人家门口的名校。


在“三二一”工程带动下,三区四市掀起了兴建学校、发展教育的热潮,不断有新建学校拔地而起,优质民办学校陆续进驻,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其中新建公办学校22所,新增公办学位3.26万个;新建民办学校7所,新增学位2万个。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2.94%,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5.46%,在全省率先完成“5080”目标任务。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大学,侨乡教育乘风破浪,一路高歌。


“三二一”工程的落实及对教育的带动

不仅让“读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推进了江门教育的发展,

让广大家长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同时,也吸引了人才,

带动了江门经济发展。






与学校新扩建相呼应,“5080”攻坚顺利完成,高考再创新高,教师队伍建设更进一步,集团化发展让教育更优质更均衡……“十三五”以来,我市多措并举,在教育领域大手笔投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校园变得更美、更“智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读书难,到有书读;从有书读,到免费读;从免费读,到读好书……透过历史的烟尘,回望百年时光,江门教育事业一直在曲折迂回中不断进步与跨越。


张翠玲 摄


在大手笔投入新建学校的同时,我市还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安排7000多万元对农村学校进行改扩建、购置完善设施设备,完成46所寄宿制学校改造、38所学校改扩建,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目前,江门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教育强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98.37%。初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公立教育为主体、办学形式多样的全面协调均衡优质发展的教育体系,让更多孩子享有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接下来,我市将大力推进教育重大项目任务清单落实,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到2023年全市将新建、改建、扩建各级各类学校超70所,新增学位约5万个,进一步实现更多孩子“上好学”“读好书”的心愿。


02


千方百计促就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兴业惠民”工作主基调,是对百姓期盼的切实回应。
五年来,我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周华东 摄
我市在社会保障方面积极抓好促进就业、社保兜底、权益保障等民生工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创富途径日趋多元,就业选择更宽泛,就业渠道也越来越多。
如今,说起我市稳就业、促就业,不得不提“三大工程”。近年来,我市高点站位、高位谋划、高位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将“输血”与“造血”结合,立足实际,多点发力,生动诠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推全市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南粤家政”让市民学会 一门手艺,拓宽就业渠道。


市人社局积极发挥“三项工程”促就业功能,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发布58项培训课程标准,公布22家单位承办24项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培训,成为全省首个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的地市。推进“粤菜师傅+电商”项目助力农餐行业稳岗就业,优先资助线上线下双营销的创业项目。全省首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促成“粤菜师傅”工程推进产业化,2020年成功创业开店48家,至少带动8条产业链和10多家电商平台发展,年增创经济效益超600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2300人。
陈立武 摄
近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项目不断增加,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
统计,目前,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大险种累计参保缴费350.49万人次,基金累计结余77.06亿元。此外,我市还在全省范围内首创“工伤保险协助员”上门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全国率先在港澳地区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点,探索“线上办、跨境办、自助办”大湾区人社服务新模式


03


百姓健康有“医”靠


医疗保障发展关系民生保障大局,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三医”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心卫生院升级和村卫生站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医联体网络化布局全覆盖。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5.61万人,覆盖面超99%,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邱昱 摄


近年来,我市全面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按照“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全面覆盖、城乡一体、层次多元”的理念,初步建立起以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多层次协同互补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医疗保险以解决城乡二元化为目标,实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全面融合。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底线民生保障工作,2020年我市向低保、特困人员、孤儿、重度(困难)残疾人等民政服务对象发放生活保障金额超5亿元,向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5567万元。2021年,“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继续纳入我市十件民生实事推动落实,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32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491元/人月,比上年提高51元。

图源 新华社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不断满足适应养老需求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形势,以医养结合为抓手,以破解康养服务发展堵点为目标,对江门未来一段时间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进康养服务的发展作出了部署和指引。

目前,全市登记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03家,建成长者食堂60家,实现各市(区)中心城区长者食堂建设全覆盖。同时强化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研究修订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扶持政策,探索“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旅居养老,促进养老服务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蓬江区天健社工机构工作人员指导长者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市民政局供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切实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困境儿童权益保护。

今年,我市将贯彻落实《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新规要求,修订完善监护照料、权益保障等政策措施,规范收养登记工作。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信息化试点建设,探索打造具备养育照护、医疗康复、教育辅导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开展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持续加大儿童关爱帮扶力度,温馨浇灌困境儿童成长之土壤,用心呵护祖国的明天。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 娄丹 傅雅蓉 朱磊磊(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刘佼


成功出舱!!“哇,这外面太漂亮了!”

听故事 看发展⑤|乡村精彩蝶变!这样的生动画卷正在江门铺开!

三年修完大中专课程,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江门这所学校这样做……

“永远跟党走”歌曲传唱 | 江门市教育局、市税务局向党深情告白


转发一下

点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